周期:2025 年 8 月 19 日 – 9 月 19 日
总览
过去一个月,HyperBEAM 项目共完成 172 次提交,累计修改 59 个文件,新增 5,890 行代码,删除 1,180 行代码。
主要更新集中在 数据访问与查询能力、协议与编码层增强、执行与调试机制、以及 网络与存储优化。
在贡献活跃度方面,核心开发者 Sam Williams 以 122 次提交位列第一,其次是 Jack Frain、Ayush Agrawal、Parth Shah 等人。
功能与特性亮点
1. 数据检索与索引:更快、更精准
- GraphQL 支持(query@1.0)
- 全面引入 Arweave 风格的 GraphQL 查询,支持复杂过滤条件(tags、owner、recipient 等),并能按需返回字段。
- 对开发者而言,典型交易查询的数据量可减少 50%–90%,带来明显的性能优化。
- Copycat 索引器(copycat@1.0)
- 新增轻量级索引工具,可直接从 GraphQL 结果中构建多标签索引。
- 通过“将热数据变近数据”,显著降低高频查询的延迟与外部依赖风险。
- Arweave 设备与区块接口
- 增强对底层区块和交易的访问,支持区块 ID 查询、区块范围检索等。
- 与 GraphQL/Copycat 结合,形成“查询-索引-命中”的闭环,大幅提升历史数据的可访问性。
2. 协议与编码:更稳健、更可移植
- require-codec 替代 accept-codec
- 强制统一编码方式,避免节点间协商不一致导致的兼容性问题。
- ANS-104 修复
- 完善 tag 排序与序列化逻辑,确保跨库互通时签名和索引不再失配。
- HTTPSig 修复
- 修正签名信息的编码/解码问题,减少偶发验签失败,跨节点互通更加可靠。
3. 执行与调试:更可控、更透明
- apply@1.0
- 本次迭代为该设备增加了定价链路适配功能,可配合 p4@1.0 与 ~simple‑pay@1.0 的更新,来递归识别 apply 的“内层子请求”,把真实执行部分纳入估价,同时不对两个外层“启动 apply 的包装消息”重复计数。这样计费更贴近真实资源消耗。
- Genesis WASM Dryrun 能力
- 增加“试运行”模式,开发者可在上链前检测逻辑与输入是否正确,避免消耗真实资源。
- 堆栈跟踪日志
- AO-Core 引入详细栈日志,配合 dryrun,形成“事前检测 + 事后定位”的双保险。
4. 网络与 HTTP 栈:更快、更稳定
- HTTP/3 升级
- 底层依赖升级至 Cowboy 2.13.0、Gun 2.2.0,显著提升弱网和高并发场景下的连接质量。
- 远程 GraphQL 与网关优化
- 节点可互为 GraphQL 服务,并引入缓存策略,减少重复拉取与无效 I/O,提升跨节点 SLA。
5. 存储与缓存:更聪明、更经济
- 近端缓存机制
- 常用远程查询结果可直接进入本地缓存,避免重复请求。
- 带宽占用降低,整体响应速度更稳定。
关键修复与质量改进
- 修正 Lua 表在 AO 语义下的边界行为,避免空表引发崩溃。
- 规范 GraphQL 路由与节点可达性,提升互联能力。
- 改进错误与日志格式,调试信息更直观。
- 明确查询 filter 的 AND 语义,避免结果集意外扩张。
开发者使用指引
- 数据查询:推荐优先使用新 GraphQL 接口,并结合 Copycat 索引器实现高频数据的就近命中。
- 协议迁移:历史依赖 accept-codec 的项目需迁移至 require-codec,以确保兼容。
- 调试上线:建议将 dryrun 纳入日常开发流程,并启用堆栈日志缩短定位时间。
- 网络部署:有条件的环境可实验性启用 HTTP/3,并结合远程 GraphQL + 本地缓存策略,提升整体表现。
总结
本周期,HyperBEAM 的进展聚焦在 数据检索与索引能力的显著增强、协议层严格化与互操作改进、以及 执行与网络栈的可观测性提升。
整体目标是:
- 让系统在复杂环境下更加 高效、稳定、可控
- 让开发者的体验更加 易调试、好扩展、快联通
HyperBEAM 正逐步成为在去中心化场景中兼具 性能与可用性 的核心计算基础设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