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Web3 的叙事里,IPFS(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)几乎成为“去中心化存储”的代名词。但一个被长期忽略的事实是:IPFS 自身并不存储任何数据。
当开发者说“我把文件存到了 IPFS 上”,他们往往只是把文件托管在某个中心化服务商的服务器上,比如 Pinata、Infura 或 Web3.Storage。换句话说,大部分“去中心化文件”,其实依然住在 Web2 的云端。而随着 Arweave 与 Load S3 的出现,永久存储、加密签名、可验证溯源等机制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这一领域的基础逻辑:去中心化存储,到底该由谁来“保证存在”?
IPFS 的误解:内容寻址 ≠ 数据存在
IPFS 是一种“内容寻址协议”,它的核心在于通过文件内容计算出哈希值(CID),来定位与验证数据。但它并不负责保存数据本身。当用户上传一个文件时,本地节点会生成一个 CID,任何拥有相同内容的人都能得到同样的 CID。这保证了数据一致性,却无法保证数据是否还存在。这里的问题在于:一旦节点离线或垃圾回收机制启动,该文件就会彻底消失。
于是,开发者们不得不依赖所谓的“Pinning Service”来维持文件可访问性。这类服务 —— Pinata、Infura、Web3.Storage 等——实质上是运行在 AWS、Google Cloud 等 Web2 云服务上的“IPFS 托管公司”。用户付费让它们代为“钉住”数据,只要停止付费,文件便不复存在。
NFT.Storage 在 2025 年 4 月发布的募资公告便揭示了这一现实:
“我们需要社区捐赠来维持所有 NFT 的长期保存,否则当离线存储解决方案失效时,这些资产将会‘死亡’。”
这说明了一个残酷事实:IPFS 的“永恒”,取决于中心化服务的续费周期。
Filecoin 的承诺与现实:去中心化,但不即时
Filecoin 曾被视为 IPFS 的经济补全方案。它通过抵押机制、加密证明(Proof of Replication、Proof of Spacetime)来激励矿工实际存储数据,从而构建去中心化的存储市场。
理论上,Filecoin 能为 IPFS 数据提供持久保存,且文件依然保留原有 CID,可无缝访问。但现实问题同样明显:它的延迟与使用门槛极高。上传一个 1 GiB 文件通常需要:
- 1–2 分钟协商存储交易;
- 1–5 分钟上传数据;
- 30–60 秒上链验证;
- 1.5–3 小时的封装时间。
在此之前,数据并不能被即时读取。这种结构适用于归档或大文件冷存储,却难以满足实时交互、模型推理、或网页前端数据调用的需求。换言之,Filecoin 更像一个档案馆,而非一个随时可用的存储层。
CID 的局限:它能验证内容,却无法验证作者
无论是 IPFS 还是 Filecoin,它们都依赖 CID 机制来保证内容未被篡改,但 CID 无法证明数据的来源与归属。只要别人上传与你相同的文件,就能得到同样的 CID——这意味着在加密层面上,无法区分原创者与复制者。
Arweave 与 Load S3 提出的 ANS-104 DataItem 标准 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点。每个 DataItem 都是一个带有加密签名的独立数据容器,包含:
- 文件数据;
- 元数据(metadata tags);
- 所有者公钥;
- 加密签名。
这种结构不仅能验证内容的完整性,更能验证其作者身份。签名可使用多链密钥(如以太坊 secp256k1、Solana Ed25519、Arweave RSA-PSS),实现链无关(blockchain-agnostic)的可验证存储。在传统的 S3 桶(bucket)中,如果凭证泄露,恶意上传的文件也可能看似“合法”;但在 ANS-104 模型下,每个对象都带有独立签名,任何人都能验证其来源,从而防止伪造与篡改
Load S3:兼容 S3 协议的去中心化热存层
相比 Filecoin 的封装延迟与 IPFS 的中心化依赖,Load S3 提供了第三种选择。它是一个 兼容 S3 协议 的分布式存储网络,天然支持 ANS-104 数据格式,并可一键迁移至 Arweave 实现永久保存。Load S3 的架构核心是 HyperBEAM 节点网络:
- 存储提供者(SP)以独立身份运行,不依赖全局共识;
- 没有封装延迟或协议协调开销;
- 上传后即可秒级检索;
- 按需选择节点(基于信誉或价格),实现市场化存储。
官方定价为 $0.015/GB/月,即存储 1TB 一年约 $180,低于 Pinata 的 $240 与 Filecoin 的 $250–400 区间。对比而言,Load S3 实现了传统 S3 的速度体验,却拥有链上加密签名与可验证存储的安全保证。
xANS-104 状态转换模型:从临时到永久的无损升级
Load S3 与 Arweave 的关系类似于 IPFS 与 Filecoin,但在机制上更加优雅。每个存储对象都是一个 ANS-104 DataItem,拥有三种生命周期状态:
- tANS-104(temporal):存储于 Load S3 的临时层,可快速访问。
- øANS-104(void):被显式删除或过期。
- ∞ANS-104(permanent):迁移至 Arweave,实现永久存储。
无论状态如何变更,签名与 ID 均保持不变。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无缝地将数据从“热存”转为“永久存”,无需迁移文件或重新生成链接。这正是 Arweave 所定义的「一键永存」理念的最佳实践:从热缓存到永久存档,只是状态的变化,而非数据的复制。
Arweave 的“永久性保证”:一次付费,永续存在
Arweave 的持久性来自其独特的 捐赠基金模型。用户一次性支付约 $11/GB 的费用,资金将进入网络基金池,该基金的利息会随着时间覆盖存储成本。随着硬盘价格下降、算力提升,基金收益足以支撑永久性维护,使存储“越久越便宜”。
截至 2025 年,Arweave 网络已有 600+ 网关、200+ 矿工节点参与维护,确保数据可访问且防篡改。这意味着用户无需依赖续费合同或信任任何公司,只需信任协议本身——一次上链,永久可查。
不同方案的适用场景
场景 | 推荐方案 | 特点 |
临时存储 / 快速访问 | Load S3 | S3 兼容、秒级响应、可选永存 |
永久存档 / 不可篡改数据 | Arweave | 一次付费,永久保存 |
可验证冷存 / 经济激励 | Filecoin | 强加密证明,适合大文件归档 |
去中心化中继 / IPFS 网关 | IPFS | 内容寻址协议,但非存储方案 |
去中心化存储的未来,不止去中心
IPFS 的出现让人们重新思考数据的寻址方式,而 Arweave 与 Load S3 则进一步回答了“数据应如何被保存”。未来的去中心化存储不再是单一协议的竞争,而是围绕「数据完整性、所有权与可验证性」的系统协作。
真正的去中心化,不仅是服务器的分布式,更是信任模型的公开透明。当内容、作者、存储与激励都被加密签名并永久留存,人类的数字记忆,才算真正被“保存”。